電影簡介:哭泣與耳語Cries and Whispers
■哭泣與耳語Cries and Whispers
導演:柏格曼 年份:1972 發音:瑞典文 片長:91分 分級:輔導級
★1973坎城影展最佳技術大獎
★1974奧斯卡最佳攝影
三名姐妹和一名僕人住在一棟豪華陰沉的大莊園裡,艾格妮身患絕症,瀕臨死亡,在臨終前渴望和疏離的姐妹重修舊好;瑪麗亞的感情生活混亂,不斷周旋在丈夫和情人之間;卡琳則是婚姻關係陷入了瓶頸,過著壓抑自殘的生活。每個人心裡都有各自的煎熬但卻已經無法交談,唯有甫死去女兒的女僕安娜,在艾格妮生死交際的路途上陪伴在身旁。
多年來柏格曼一直被一個畫面糾纏著:在一個血紅的房間裡有三位身著白衣的女人四處徘徊。這個畫面最後成為柏格曼色彩最豐富、情緒最為濃烈的作品,我們不時會被銀幕上幾乎流淌出來的大紅色所驚嚇,又對姐妹三人靜止的情感交流感到震驚。柏格曼曾說紅色是靈魂的顏色,但片中每個人卻都封閉了自己的心靈,艾格妮聲嘶力竭的呼喊,卻只換回姐妹細不可聞的低語。柏格曼在《哭泣與耳語》中講述了一群無法去愛又渴望被愛的人,囚禁在自己建構出來的紅色牢籠痛苦掙扎,失去了與他人的接觸,我們只能孤身一人走向死亡。
「這是獻給我母親的作品」柏格曼曾坦言《哭泣與耳語》中的四位女主角,其實都是部分母親形象的化身,美麗天真的瑪利亞,嚴厲世故的凱琳、提供寬厚溫暖安慰的安娜以及在苦痛深淵裡掙扎垂死的艾格妮,透過四種女性樣貌的再現,在她們溫柔的撫慰、扭曲的恐懼、流連的慾望、純真的信仰之間,柏格曼不但萃取濃縮了個人對母親和女性的思考,藉由艾格妮受困於生與死之間的漫長歷程,也描繪出「死亡」另一種的真正本質的形象,不多不少、不濫情亦不簡化,直視殘酷猙獰本身的具體樣貌。
最後修改於週二, 16 12 2014 12:53